就在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(jié)氣--霜降到來之際,中國央行10月23日"恰逢時機"的宣布降息同時降準。這也是"央媽"年內第三次采取雙降舉措。
對于為何采取雙降,央行解釋道,當前,國內外形勢依然復雜,中國經濟增長仍存在一定的下行壓力,需要繼續(xù)靈活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加強預調微調,為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平穩(wěn)健康發(fā)展創(chuàng)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(huán)境。
經過本次降息以后,這也是中國人民銀行2014年第六次降息,中國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已經降至1.5%。中國央行宣布,將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.25個百分點至4.35%;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.25個百分點至1.5%。
降息后一年期存款利率為1.5%,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5年8、9月CPI指數分別為2%、1.6%,連續(xù)兩月出現存款利率跑不過CPI的情況。那么連續(xù)兩個月實際CPI高于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意味著中國正式進入到”負利率“時代。
"負利率時代",是指物價指數(CPI)快速攀升,導致銀行存款利率實際為負的這樣一段時期。打個比方說,你存銀行1萬塊錢,一年后你本息收入是10150元,物價若維持2%的上漲,那么今天1萬元可以買到的商品一年后就需要10200元,你存銀行一年凈虧50元!一年前的1萬元購買力僅相當于一年后的9950元。直接導致了你的財富縮水,更別提增值了。
如果負利率成為中長期趨勢,按歷史經驗,將對房地產為主的資產價格上漲產生實質推動作用。
相關媒體整理的數據顯示,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,中國經歷過4次真實利率為負的時期,分別是1992年10月~1995年11月、2003年11月~2005年3月、2006年12月~2008年10月、2010年2月~2012年3月。
在上述期間前后都伴隨了房價增速的顯著變化,真實利率與房價間呈現比較明顯的負相關聯系。
國家統計局2013年公布的《1987年以來的國內商品房平均價格及上漲情況概覽》顯示,在我國4次負利率期間,房地產都呈現出價格大幅上漲的情況。其中:
1992~1995年,全國商品房價格由995元/平方米上漲至1591元/平方米,累計漲幅達到60%;
2003~2005年,商品房價格由2359元/平方米上漲至3167元/平方米,累計漲幅為34%;
2006~2008年,商品房價格由3367元/平方米上漲至3800元/平方米,累計漲幅為12.8%;
2010~2012年,商品房價格由5032元/平方米上漲至5791元/平方米,累計漲幅為15%。
事實上,隨著8月真實利率跌入負值,8~9月的房價也迅速回暖,9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住房價格年同比已由7月的跌4.4%,恢復至跌2%,一線城市的房價環(huán)比出現明顯上漲。
不過,在經濟放緩的大背景下,不同城市之間的房價變化區(qū)別較大。
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表示,和城鎮(zhèn)化階段一致,中國房地產正經歷“馬太效應”,即大城市在汲取小城市的購買力和政策利好,強者更強,弱者更弱。
香港粵海證券投資銀行董事黃立沖也認為,房地產市場將從負利率環(huán)境中率先受益,但與以往普漲的市場格局不同,接下來城市分化依然嚴重,經濟基礎較好的一二線城市房價上漲速度較為明顯,三四線城市由于供求關系失衡,受益程度相對較低。
但是也有分析認為,當前中國樓市估值已經偏高,在資產荒的情況下資金沒有地方去,所以高房價仍將維持一段時間,但要出現2009年時暴漲暴跌的情況也很難。